內容目錄
Toggle本篇文章同步刊載於商周財富網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也不可能準確地掌握利率的走勢,股市也不例外。 回顧過去兩年,多位專家對利率的評估和預測也都判斷錯誤。
你如果有興趣,可以Google升息尾聲的相關新聞,然後時間軸訂在去年年底,可以找到一堆專家、KOL或是基金公司在提倡進場投資債券。
當時FED利率為4.25~4.5%區間,已經有許多新聞用 “升息末階段,現在進場是絕佳時機!”的分析,吸引投資人目光。結果,提早佈局債市的投資人今年仍吃悶虧,應該有蠻多人手裡套滿了債券型資產。
歷史首見的債市連續3年下跌
債券即便殖利率不斷創新高,誘人的進場條件,卻沒有創造滿意的果實,以美國長期公債ETF (TLT) 為例,年初至今的總報酬為-7%。
如今,債市似乎比股市更具波動性。 從近期的數據觀察,雖然股市在2022年經歷嚴重的回檔,但在2021年是平穩上升;2023年的表現也相當強勁,取得兩位數的正報酬。
另一方面,根據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今年債市上的投資報酬率一直處於負數,且已經連續三年出現負報酬。 在2022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兩位數下跌,2021年和2023年迄今則出現了兩次小幅虧損。
債券市場的低迷,讓投資人開始懷疑資產配置的有效性。
在過去三十年裡,當股市大跌時,債市一直被認為是較為安全的避風港——畢竟這也是債市具有吸引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如今的情形確實令投資人感到懊惱· 。
除非債市在年底前反彈,我們不能排除債市連續三年下跌的情況仍可能會發生。 這一趨勢在歷史上是從未發生過的。
債市的未來漲跌,不單單只有FED的利率決策因素,還有諸多因素會影響,反過來思考,如果只憑FED升降息的方向來決定是否進場投資債券,大家應該都可以發大財了。
為什麼債市跌跌不休?
債市下跌的部分原因是由全球利率的上升所推動的。
尤其,美國聯準會帶頭,今年以鷹派立場繼續升息,使得整體市場承壓而大幅下跌, 以下幾個驅動因素,導致今年利率仍維持高水位:
- 通貨膨脹未明顯降溫。 市場從新冠疫情到中國經濟和俄烏衝突受到的影響表面上是周期性風險,尤其美國整體經濟動能強勁,失業率與非農就業人數表現優良,加上今年油價受到以巴戰爭影響,聯準會的利率決議另顯保守。
- 目光短淺。 市場可能忽略了一些結構性風險,例如製造業、貿易和勞動市場的供需問題。
- 面臨系統性風險。 因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和撥款法案相持不下,政府面臨停擺的威脅。 美國主權信用評等的下調、國債發行量的增加和利率上升導致的償債成本上升也使局勢加劇,增加了政府停擺變得更長的風險。
然而,這不僅是美國的問題,中國、日本和歐洲也都面臨沉重的債務。
週期性風險、結構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攀升是債市下跌的主要原因,而這些風險不會很快消失,在這些風險沒有被明顯控制下,聯準會也不會積極地進行降息動作。
降息曙光不遠,現在進場債市可以嗎?
從近期的數據和市場的風向,我認為明年下半年將有機會看到降息的動作。
美國聯準會11月FOMC會議再次暫停升息,相對緩解市場對於利率持續走高的擔憂,從用來預測未來聯準會升降息機率的FED Watch工具觀察,市場共識認為年底前不會再升息,且值得注意的是,失業率升至 3.9%,高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 3.8%,創去年 1 月以來新高,加上非農就業市場也低於預期,另外美國 2年期和 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之間的利差最近開始收斂幅度趨陡,上述現象都是經濟變弱的訊號。
停止升息的預期為整體債市帶來睽違已久的反彈,過去幾週殖利率大幅下降,美國長期公債ETF (TLT)近一個月的報酬達6%,可以持續觀察後續的走勢。
即使最近出現明顯反彈,目前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仍較歷史高點下跌約 15%。換句話說,這仍然是過去 40 多年來投資人投資債券的最好機會。
身為投資人的我們,就是怕買在高點,怕買了就套牢,但是從現在的價格水位與動能觀察,再下跌的空間似乎有限,投資等級債券的殖利率高達6%也超越許多股票的殖利率,在獲取相同殖利率的條件下,能夠以更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去實現,聰明的投資人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如今,若你要選擇投資債券的話,建議要保有耐心,並仍選擇分時布局。
過去,股市一直是教導我們不確定性的老師,但近3年債券成為主角,金融市場本身即存高度不確定性,因此適當地進行資產多元配置,控制投資下檔風險,一直是時時刻刻需要注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