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受到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高漲與台積電法說會影響,台股加權指數4/19收盤大跌 774.08 點、跌幅 3.81%,收在 19527.12 點,成交值高達 7047.88 億元,創下史上單日最大跌點,此外台股盤中一度重挫 1009.32 點,為盤中歷史第二大跌點,僅次於2021年5月12日,盤中超過200檔股票跌停,當天盤中最高崩跌1417.86點,創史上最大盤中跌點的紀錄。
台股熊市崩盤全紀錄歷史創舉:
一. 2021年5月12日,單日盤中最大跌點1417點,這是台股第一次出現千點以上的下跌。
二. 2024年04月19日,單日盤中跌點再次破千,達1009.32點,歷史第二。
三. 當日收盤下跌774.08點,打破2020/01/30創下697點的收盤紀錄,歷史第一。
四. 即使收盤跌點的數字奪得歷史第一,但跌幅僅3.8%,因為加權指數已達2萬點,所以整體下跌幅度並沒有創紀錄,只是勢必影響投資人心理情緒。
大家又再度見證歷史 !
歷史台股加權指數(大盤)當日下跌跌點紀錄

歷史台股加權指數(大盤)當日下跌幅度紀錄
即使我們經歷到台股近期非常大的下跌,但在歷史的排行中也不是最前面,甚至不及疫情期間的下跌幅度,不過已經有許多投資人無法忍受這樣的市場修正與震盪,尤其個股投資人面臨接二連三的跌停更是非常難受。
為什麼要投資全球市場?
1.沒有人可以成功預測市場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常常誤以為市場有個指引明燈,可以帶領我們邁向成功的投資道路,但每個時期的投資大師往往都是曇花一現,能夠長期擊敗市場的投資大師更是寥寥無幾。沒有人能夠每次成功預測市場的上漲、下跌、反轉、修正、多頭或空頭,連股神巴菲特都沒猜到去年的三次熔斷發生。
以下是全球資產類別的熱點圖,可以看到每年度各類型資產的表現排名。你可以發現有趣的一點,沒有某一類型的資產會一直蟬聯冠軍,也沒有某一類型的資產會一直墊底,但我們很難猜到下一年度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
與其一直追逐報酬好的資產,不如全部配置,全部包下,享受全市場的紅利。
Source: NovelInvestor.com
2.投資不能只看報酬,我們更要專注風險
許多人會疑惑,瞄準一個標的或是市場然後集中投資,一旦看對了,這樣不是較容易報酬更佳嗎?
邏輯看似合理,但凡事一體兩面,看對了帶來興奮報酬,看錯了帶來驚人虧損,風險是我們能掌握的,但報酬不是。
從歷史來看,同時配置國際股市和美國股市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增加對國際股市的配置,可以降低投組的整體波動度 2%~4%。適度的分散風險可以讓長期更加安心。
3.資產配置提升投資勝率
耶魯大學著名的教授兼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David Swensen),當他談到投資時,他提到三種主要因素影響我們的報酬:
1.資產配置
2.證券挑選
3.市場時機
不幸的是,他發現這三種因素中只有一種對大多數投資者實際上很重要。
“投資組合報酬有90%以上與資產配置的決策有關。”
因此,從長期來看,大多數試圖挑選股票或選擇市場時機的投資者最終都會表現不佳。雖然有些人在這些領域的表現很好,但大多數人卻不會。結果,他得出結論,長期報酬的主要驅動力是資產配置。
4.投資不是一場比賽
許多人會說,你一開始投資時可以嘗試看看主動選股,操作一段時間後,跟大盤比較績效,決定你是不適合主動投資?!
但我們要用多長的時間評估自己適不適合主動選股 ? 一年 ? 三年 ? 五年 ? 一輩子?
當時間匆匆流逝,某些人傻傻的投資整體市場,藉者時間的驚人複利,簡單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時,你還再評估自己的主動選股能力,因為不服輸,因為覺得自己還有機會,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努力,因為自己沒有遇到對的時機….
“在股市中,從來沒有人證明努力 = 報酬。”
『每當你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站在一邊,你就該停下來反思一下。』–Mark Twain(馬克·吐溫)